牛津大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飲食是最主要的致癌風險因素,30%-35%的癌癥死亡與飲食有關。食材,烹飪和保存方式都可能帶來舌尖上的癌癥。
中國既是美食大國,也是癌癥大國。
在中國,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,相當于每分鐘就有7人患癌,也許就在你我身邊。
我國每年新發(fā)癌癥病例超過300萬,而膳食與營養(yǎng)因素相關的癌癥占30%以上,有專家指出:癌癥發(fā)病與飲食的關系日益密切。
一份刊登在美國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雜志上的科學報告顯示:
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!癌癥多半都是吃出來的,當然也能吃回去!
10個可能致癌的飲食習慣,要避免!
1. 糖
每天超過25克很危險
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,發(fā)現(xiàn)過多攝入糖、甜飲料、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。
2. 燙
65度是癌癥溫度
中國人喜歡吃飯“趁熱”,但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(fā)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:溫度在65℃以上的飲品(如咖啡、茶等)可能會引發(fā)食管癌。因為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,長期吃過燙的食物,黏膜反復受到慢性損傷,就可能引發(fā)慢性炎癥,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。
3. 懶
快餐吃1次,傷1次
不少人懶得做飯,喜歡吃火腿、香腸等加工食品,還有的人習慣在外就餐,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油鹽還有亞硝酸鹽攝入超標,帶來致癌風險。有些人為了省事,把剩飯剩菜熱一下就吃,但剩菜剩飯也常有致癌物亞硝酸鹽,除此之外,懶得運動也會增加癌癥風險。
4. 咸
癌癥的“親戚”
鹽似乎是最“危險”的調料,吃得太咸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,時間久了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,導致胃癌發(fā)生。
圖片來源:123rf.com.cn 正版圖片
5. 熏
含強致癌物
經(jīng)常吃烤牛肉、烤鴨、烤羊肉等熏烤類食物的人,更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。熏烤類食物在制作中會產(chǎn)生大量的多環(huán)芳烴類物質,強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的一種,它會造成細胞突變,引發(fā)癌癥。
6. 炸
好油炸的也不行
油炸食品屬于一種高熱量食品,一定要少吃,即便是“好油”炸出來的食物,也對人體有傷害。特別是反復煎炸的油,其中的致癌物更多。
高脂飲食還可驅動腸道干細胞數(shù)量激增,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,并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,易于引發(fā)腸道腫瘤。
圖片來源:123rf.com.cn 正版圖片
7. 酒
飲酒要限量
最新報告顯示:跟酒精關系最大的幾個癌癥是肝癌、食管癌、胃癌、鼻咽癌等消化道和上呼吸道癌。中國癌癥基金會建議:男性飲白酒每天不超過20-30ml,女性不超過10-15ml。
8. 腌
腌制食品要少吃
很多人都喜歡腌制食品,而實際上這類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鹽,會在胃內被轉變?yōu)閬喯跛猁},然后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,具有極強的致癌性,會升高胃、腸、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幾率。
9. 霉
花生、涼菜要注意
花生、玉米、大米、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,容易被霉菌污染,有時不易被發(fā)現(xiàn),特別是夏天的涼菜,有一些發(fā)霉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。這種食物,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,與肝癌的關系極為密切。
10. 煙
炒菜油煙易忽視
吸煙致癌已經(jīng)是世界共識。除了要戒煙外,做菜的油煙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。中國人喜歡高溫烹調方式,這種做法很容易產(chǎn)生大量油煙,其中夾雜著不少烷烴類物質等致癌物,以及類似于PM2.5的可吸入顆粒物,可能會導致肺癌。
常見的致癌食物:
咸魚:南方人通往癌癥的捷徑,廣東、廣西、福建最嚴重
要想弄清哪些食物致癌,就得參考下邊這份全球最權威的致癌物清單,它由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(fā)布,是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的下屬機構。
所有致癌物被分為5個等級,級別越高,對人的致癌作用就越明確:
1類致癌物:明確對人有致癌作用的物質;
2A類致癌物:很可能致人癌癥的物質,即動物實驗明確致癌作用,但對人尚不明確;
2B類致癌物:有可能致人癌癥的物質,即動物和人體實驗的致癌證據(jù)尚不充分;
3類致癌物:不明確是否致人癌癥的物質;
4類致癌物:不大可能致癌的物質
2017年10月30日,國家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在官網(wǎng)上發(fā)布的致癌物清單,便是根據(jù)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資料整理而成。
其中,致癌作用最為明確的,要數(shù)120種1類致癌物,比如我們熟悉的甲醛、砒霜、輻射等等。
令人意外的是,中式咸魚作為唯三被點名的食品之一,赫然在列。
其實,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,因為早在50年前,科學家就已經(jīng)注意到咸魚可能致癌了。
當時,鼻咽癌還是一種非常少見的癌癥,全球10萬人里頭,都未必能找出1個患者。
可在我國南方地區(qū),這種罕見癌癥的發(fā)病率卻是國際水平的25-40倍,而且南多北少,廣東、廣西和福建最為嚴重,甚至被稱為“廣東癌”。
這些地方的人,有一個共同點——特別愛吃咸魚。
過去,以廣東為代表的南方人多食咸魚。作為一種窮人食物,有時咸魚就是唯一的配菜,咸魚就飯的飲食方式非常普遍,不少人剛斷奶時便開始食用。每餐攝入量雖小,但幾乎是頓頓都有,天天都吃,這樣便將致癌的亞硝胺一起吃進體內,才導致鼻咽癌發(fā)病率如此之高。
后來,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香港青年中,90%以上的鼻咽癌患者是吃咸魚導致的,尤其是從小就開始吃咸魚的。之后多份研究也支持咸魚致癌的結論。
這主要是因為,我們在腌制和食用咸魚時,都可能產(chǎn)生亞硝胺類物質,這是一類能造成基因突變的強致癌物,也是國際認定的1類致癌物。
動物實驗顯示,亞硝胺對肝、肺、胃、腎、膀胱、食管、小腸、腦和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都有致癌作用,有的還有高毒性。
比如復旦大學室友投毒案中,殺人于無形的就是它。
2013年4月,復旦大學上海醫(yī)學院研究生黃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身亡,被投放在飲水機中的毒物便屬于亞硝胺類物質。醫(yī)學上,它主要用來人為造成實驗動物肝損傷,誘發(fā)腫瘤,對人體而言,它不僅有強致癌性,還可能因中毒造成急性肝壞死,最終多器官衰竭而亡。
腌肉:北方人碗里的致癌美食
看到這,不經(jīng)常吃咸魚的北方人長舒了一口氣,先別急著安心,下邊要講的這種致癌食物,你們肯定吃過。
沒錯,就是腌菜。
什么榨菜、酸菜、醬黃瓜、辣白菜、芥菜絲、雪里紅,總有一款你吃過。
很多人以為,腌菜里有很多亞硝酸鹽,能致癌,其實并不準確,因為真正有致癌作用的,還是亞硝胺。
亞硝酸鹽是致癌物亞硝胺的原料之一,起類似作用的還有硝酸鹽和二級胺。
它們在平時非常常見,蔬菜、加工肉制品和飲用水中就有,尤其是放了一段時間的“隔夜菜”和沒腌透的蔬菜,亞硝酸鹽會有所增加。
這些原料的致癌性并不明確,有的甚至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劑,但它們能在胃液和口腔細菌的影響下,在人體內合成致癌物亞硝胺,從而大大增加患癌可能。
至今,不少人都堅信“隔夜菜中亞硝酸鹽超標致癌”的說法,每年也有大量有關報道出現(xiàn)。實際上,所有綠葉菜中都含有硝酸鹽,做熟后長期放置,在細菌和一些酶的作用下,硝酸鹽就會變成亞硝酸鹽,其致癌性并不明確。但它有可能在人體內形成亞硝胺,這才是真正的致癌物。
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我國食管癌高發(fā)地區(qū)的糧食和飲用水中,亞硝酸鹽等致癌物原料的含量都很高。
在潮汕地區(qū),魚露和酸菜中也檢測出了上述物質,有很強的食管癌危險性。當?shù)厥彻馨┗疾÷噬踔粮哌_1/1000,有些地方死亡率最高可達114.9/10萬,并長期居高不下。
不過,正規(guī)廠家生產(chǎn)的腌菜醬菜一般無需擔心,它們制作工藝安全,腌制時間也長,出廠時,亞硝酸鹽已所剩無幾。
需要留意的恰恰是那些家庭自制和路邊散賣的“三無”腌菜,鬼知道它們到底腌了多久。
如果只腌了不到2周,就被你就著饅頭白粥吃下去,那恭喜你,患癌風險又提高了不少,因為這正是腌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達到頂峰的時候。
北方人喜歡吃的“暴腌菜”,就屬于這種。
5個腸癌死亡者,就有1個中國人
過年期間,就算不吃咸魚醬菜,誰家不熏上幾條臘肉,買幾根臘腸回家呢?但千萬要記得,它們同樣致癌。
沒錯,除了中式咸魚,另一種被認定為1類致癌物的食品,就是加工肉制品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“熟食”。
熱狗、培根、火腿、熏肉、香腸、醬肉、牛肉干、肉罐頭、調味肉汁,包括年味十足的臘肉臘腸,都包含在內。
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報告顯示,每天食用50g加工肉制品,腸癌風險會增加18%。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資助的項目也稱,每天食用10g加工肉制品,前列腺癌風險增加42%。
也就是說,平時吃下幾片培根臘肉、幾根小香腸、幾塊牛肉干,就會大大增加患癌風險,恐怕絕大多數(shù)人都會中槍。
而在結腸癌患者中,1/5可歸因于食用加工肉制品或紅肉。2012年,全球70萬腸癌死亡患者中,20%是在中國。
年味十足的臘肉,也屬于加工肉制品,后者于2015年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對人體致癌作用明確的1類致癌物。
此外,一些特定的肉類烹飪方法,也會帶來額外的致癌風險。
比如肉類在鹽腌、燒烤、煙熏等烹飪過程中,可能形成亞硝胺和苯并芘等致癌物。
最典型的或許要數(shù)烤肉中的苯并芘,這是一種能夠在人體內積累的1類致癌物。它一般存在于煤炭燃燒產(chǎn)生的煙霧、煙氣、汽車尾氣和工業(yè)污水中,聽起來和食物似乎沒有半點關系。
不過,在燒烤、煙熏時,木炭燃燒本身就會產(chǎn)生苯并芘,它們會隨著煙霧升騰,粘附在食品表面。
同時,肉中的糖和脂肪在高溫下不完全燃燒,也會產(chǎn)生苯并芘。
反復煎炸食品的植物油,爆炒食品,以及高溫油煙中,也都有這種致癌物存在。
也就是說,熏烤肉時,致癌物是被我們連吸帶吃進入體內的。
烤肉中的致癌物主要有兩類,煙氣和肉質表面的多環(huán)芳烴,以及炭化層中雜環(huán)胺。如果肉經(jīng)過腌制,還有可能含有另一種致癌物亞硝胺。
檳榔、發(fā)霉/熱燙食物,都是癌癥的好幫手
除此之外,還有不少日常食品,都可能帶來舌尖上的癌癥。
比如沒事就嚼幾塊的檳榔,會損傷口腔粘膜,其中的檳榔堿與口腔癌有關。
因保存方法不當而發(fā)霉的糧食(尤其是花生、玉米)和普洱茶,含有的黃曲霉素可誘發(fā)肝癌、腎癌和乳腺癌。
爸媽總讓你趁熱吃的熱燙食物,會反復刺激和損傷食管粘膜,易引發(fā)口腔癌、咽癌和食管癌。
稍不留神,這些食物要么為癌變創(chuàng)造了有利條件,要么其中的致癌物被你毫無知覺地吃下了肚,心里還美滋滋的。
預防癌癥,這幾點人人可以做到!
1
嫩脆蔬菜多生吃
質地脆嫩可口的蔬菜不妨生吃,但一定要細細咀嚼,令抗癌物質充分釋放,大蒜、番茄等。但吃之前一定要洗干凈哦!
如果是深綠色和橙黃色蔬菜則適當加熱有利于類胡蘿卜素的吸收。特別是那些質地較為結實的蔬菜,生吃時其中的營養(yǎng)成分和保健成分難以充分釋放出來。
2
蔬菜:動物性蛋白=2:1
這是美國癌癥研究機構(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)提出的原則,正餐食用至少三分之二的蔬菜類,而動物性蛋白最多不能超過三分之一。
吃蔬菜要多吃深色蔬果,因為蔬果類含有許多抗癌營養(yǎng)素,而且顏色越深,所含的營養(yǎng)就越多,包括深綠色、紅色和橘色。除了本身營養(yǎng)豐富外,它們也能幫助你維持健康的體重,而肥胖往往是許多癌癥的因子。
3
就著蔥蒜來吃飯
專家指出,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、可降低人體內致癌物亞硝酸鹽的含量有關。有研究表明,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%。
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后才會產(chǎn)生蒜素,而且非常不穩(wěn)定,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。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,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。
4
多吃雞、魚肉
豬肉、羊肉、牛肉等“紅肉”的確美味,但多食可能增加患癌風險。
有研究顯示,吃紅肉多的人患肺癌風險增加了16%;過量攝入紅肉會導致女性乳腺癌風險增加22%。
5
粗糧每天都吃點
最好安排在晚餐
正常人吃的頻率以兩天一次為宜,“三高”人士可一天兩次。
粗細搭配1:1:2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飲食搭配以6分粗糧、4分細糧最適宜。從營養(yǎng)學上講,與其單獨吃玉米、小米、大豆,不如將它們按1∶1∶2的比例混合食用。
肉、蛋則是粗糧的最好搭檔,能起到營養(yǎng)互補的作用。
6
一口飯嚼30次
調查證明,吃飯老是囫圇吞棗的人,患胃癌的幾率比較高。而多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,降低患胃腸道癌癥風險。
此外,美國佐治亞大學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唾液有很強的“滅毒”作用,能讓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黃曲霉素的毒性,在30秒內幾乎完全消失。
因此,按照一秒鐘咀嚼一次來計算,一口飯最好嚼30次,才具有防癌作用。
7
謹慎選用日用品。
溴化阻燃劑、塑化劑、雙酚A三類物質可能導致癌癥,這些物質存在于一些家居用品中。
選購日常用品時,如果聞到較大異味,應果斷棄用;
生活中最好少用塑膠產(chǎn)品,不用塑料杯裝沸水,不用塑料袋裝熱食,以免有毒物質在高溫下被釋放;
選購家具時,盡量選亞麻、羊毛面料的產(chǎn)品;
接觸超市小票后要及時洗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