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了看到大家都在為“春節(jié)自救”支招,難道大家的春節(jié)真千篇一律的冷漠、凄清又煎熬嗎?七大姑八大姨整天沒事干處處圍攻你?
我看,除了胡吃海塞的假期肥胖癥、死宅在家的懶癌晚期、假期結束后的上班恐懼癥,春節(jié)還多了一種病——被害妄想癥。
過去已成追憶? 相信我,在七大姑八大姨的世界里,你真的沒那么重要。一年到頭大家在一起聚聚,礙于年齡代溝、閱歷差異、學識深淺,可聊的話題并不多。有時候并非他們故意要踩雷,而是除了問你身體、工作和婚戀,順便得瑟一下自己的孩子外,大家也真是沒什么共同話題好聊。 要知道三姑六婆和你待一天壓力未必就比你小,心智正常的人都知道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的道理,真沒必要總是惡意揣測對方的動機。 你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? 你不說父母怎么知道 說到相親,我身邊大把大齡未婚男女,不是沒被安排相親過,但一個春節(jié)相十場的還真沒有。畢竟都是爹媽眼里的寶,難道一點都不替孩子挑一挑?要知道,這世上真正在乎你是不是活得好的,只有你父母。他們的確會在我們回家三天后開始橫挑鼻子豎挑眼各種看不慣。 嫌棄我們睡懶覺、把家弄亂、只會上網(wǎng)玩手機、還不愛穿秋褲,可這嫌棄背后的潛臺詞是“你睡那么晚對身體不好啊”、“你老是上網(wǎng)對眼睛不好啊”、“你不穿暖和會感冒啊”。但你真的有必要矯情到把這些善意的關愛腦補成自己被懟的委屈嗎? 父母對兒女的過度關心,源于我們無法把自己照顧周到。如果你在外面“混”得不差,比如沒有讓自己被工作搞得營養(yǎng)不良、沒有連一份稍微像樣的禮物都拿不出手、沒有成天只埋首于自己的世界用沉默對待父母,他們就不會產(chǎn)生“自己的孩子怎么那么不省心”這樣的想法。 告訴他們,在外打拼這一年,你又經(jīng)歷了哪些波折,遇到了哪些人;你又在公司做出了哪些成績,取得了哪些進步;你也有心儀的男生,只是美好的故事發(fā)生,往往需要時間。 告訴他們你未來一年的計劃:工作上的打算、感情上的期待和正在做出的積極努力,而不是擺出一副“愛咋咋地,你少操心”的架勢,把父母的殷切關懷拒之門外。父母也不太想干涉你的生活,可他們擔心你過的不好啊。 如果你真懂父母的心,不如放下手里的手機,坐下來跟父母好好聊一聊。 你怕的不是被盤問 是面對并不滿意的自己 不要騙自己了,你哪有這么在乎七大姑八大姨的眼光和評價呀!只不過,她們問的,句句是你不想面對的尷尬窘境;她們說的,條條是你朝思暮想的愛而不得。句句一針見血,條條咄咄刺耳。 于是你對這些令你心神不寧的“逼問”,產(chǎn)生了本能的抗拒。不得不丑化提問者的姿態(tài),把自己置于“被害者”的位置,似乎這樣就會顯得沒這么難堪。 承認吧,我是不夠好,但我會變好。 這樣想的話,三姑六婆表叔二大爺,是不是也不那么面目可憎了呢? 不要把過年變成一道技術難題。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、硬懟、紅包戰(zhàn)術,這些方法無法幫你安然度日的,玩不好還傷感情。不如平日里把日子過好一些、回家時能和父母打開天窗說亮話、面對三姑六婆多些禮讓、見到曾經(jīng)的小伙伴能瘋狂High就別計較。 總結過去、展望未來,該吃吃、改買買、干杯、比心、心存念想和感激才是過年該有的節(jié)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