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政策放開,大江南北“各地開花”,掀起了一股“二胎”。你的身邊有人生“二胎”嗎?如果有,就來看一看,關(guān)于二胎的傳統(tǒng)習(xí)俗吧。再不看,這些習(xí)俗就真的消失啦!
剛出生:酒壺報生
妻子分娩后,丈夫要用禮籃子裝肉、酒壺裝酒到岳母家去報喜。內(nèi)行人只要看酒壺嘴的方向,就知是生男還是生女:壺嘴朝籃里,是男孩;壺嘴朝籃外,即是女孩,有“女生外向”之說。
所需物品:報生酒——嬰兒出生后,要備酒一擔(dān),往岳母家報喜,稱為“報生酒”。岳母則回以糯米或粳米一壺,上放一對紅蛋,或索粉一籃,然后岳母給鄰居分報生酒。
出生半時:開口奶
嬰兒所飲第一口奶,謂“開口奶”。喂奶之前先喂黃連湯一口,謂“先苦后甜”。又把肥肉、狀元糕、酒、魚、糖等分別制成湯,用手指蘸湯涂嬰兒嘴,邊涂邊念:“吃了肉,長得胖;吃了糕,長得高;吃了酒,福祿壽;吃了糖和魚,往后生活甜蜜又富裕。”
所需物品:開口奶——給嬰兒喂的開口奶須向別家婦女討來,生女嬰者須討生男嬰婦女之奶,生男嬰者須討生女嬰婦女之奶。
出生三天:三旦樹
我國許多地方,生下女孩,常要栽幾株“嫁妝樹”,以備將來女兒出嫁時砍樹做嫁妝用。有的地方生長子要栽“三旦(三日)樹”,即給孩子“做三日”時,在親友吃過“三旦酒”后請他們栽樹,意思是祝福孩子像樹一樣茁壯成長。
所需物品:柏樹苗——嬰兒出生后,要栽柏樹,以“柏樹”和“百歲”諧音而取其吉兆。
出生三天:洗兒禮
嬰兒出生第三天稱“三朝”。過去,三日洗兒,抱見舅姑,喚以乳名。諸族人及親友各送米蛋之類看望產(chǎn)婦,并表示祝賀;女家邀親友吃三朝酒。洗兒之時,浴盆中須放喜蛋及金銀首飾等物。洗畢要取蛋在嬰兒額角摩擦一遍,可免生瘡;用金銀首飾,可以鎮(zhèn)驚。
所需物品:三朝酒——三朝酒以請洗生婆為主,其他請的是吃過開喉奶、賜利市衣以及臨蓐時幫忙的人,大都是女客,不請男客。
出生五天:送喜蛋
賀生,又稱“誕生禮”。嬰兒出世,要用喜蛋、酒菜等送到“三屬”之親報喜。這時,娘家也要送粥米:第五天或第七天(縣城一帶忌七日)娘家備米、面、雞蛋等食品和一塊衣料前往撫慰,稱“送粥米”,或作送祝米,又稱送米、送湯米、送糖米、送米糖、下湯、送乳汁米、看歡喜、吃面、吃大面、做日子等。
所需物品:喜雞蛋——嬰兒出生后,把煮熟的雞蛋染成紅色(男孩雞蛋染成朱紅色,女孩雞蛋染成桃紅色),叫“喜雞蛋”。用來送給親人報喜,或者用來回贈親屬的“粥米”。
出生一月:滿月酒
滿月酒也叫“彌月酒”,又叫“湯餅筵”。有些人家在滿月時大擺酒席,發(fā)出請柬。收到請柬的親友都要送禮,禮包上則寫“湯餅之敬”。有的人家還張燈結(jié)彩,演唱彈詞。滿月剃頭,叫做“打光光”,囟門必須留足一寸見方的頭發(fā),叫做“孝順發(fā)”。剃下胎發(fā),用紅布系裹,是保長生的意思。
出生一年:生日酒
小兒滿一周歲時,舅家送米粉塌餅,親戚送衣飾等物,謂“周禮”。家中設(shè)酒席招待,稱為“生日酒”。婿家要辦“得周”酒款待前來恭喜道賀的賓客。
所需物品:長命衣物——新衣,戴虎頭帽、銀項圈、百歲鎖(長命鎖)、手鐲等衣服飾品。
成年禮酒禮習(xí)俗
成年禮:羅漢酒
舊時,不同時期、不同地方的男孩分別在20歲、18歲或16歲時行成人禮。這天叫“滿羅漢”,男女都要做壽,辦“羅漢酒”,吃長壽面,放鞭炮。父母要給孩子“扎新官”,上寫“劉海蟾神位”。本家至親、過房親都到齊,而且都要送衣送物。習(xí)慣認(rèn)為孩子辦過羅漢酒,就正式成人了。
所需物品:劉海蟾神、扎新官——糕、桃(桃子形狀的圓子)、壽(壽桃)、面、水果數(shù)樣,還有香、燭、炮仗、百子炮。
成年禮:開額酒
古時女子15歲是及笄之年,是上古的儀禮,故稱“加笄禮”。行禮時,要拜天地、宗祠及尊長,以簪盤發(fā)固髻,表示已長大成人,從此進(jìn)入成年人行列。舊時,結(jié)婚當(dāng)天,女方母親要為女兒加笄,俗謂“上頭”。
我國出生、成人禮的起源,早在華夏時期的華夏族就開始了,隨著時代的演變,如今這些最原始的禮節(jié)卻在慢慢消失。友鄰福提醒大家:不要忘記這些傳統(tǒng)文化!